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荒岛上建起广东首家岭南书院垃圾中转站变身“海边智慧书房”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17 00:18:00   浏览:

  水韵潺潺滋润万物,书香幽幽培育众生。在广东,书香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串联起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建设新气象。清远的北江中心,坐落在江心小岛的全省第一家岭南书院书声琅琅,把一座城市从热闹繁忙引向书本中的诗和远方;行至诞生于海之滨的新“网红景点”深圳灯塔图书馆,人们白天看海,夜晚探星,在山海之间激荡创作的灵感;广州流溪河畔,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的国家文化宝库拔地而起,静静赓续着珍贵的中华文脉……

  目前,广东正为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交出一份份充满新光彩、新活力的答卷,通过搭建各种洋溢人文关怀的文化平台与场域,成就一座座从“可阅读”走向“爱阅读”的人文城市。这个秋季,网络作家冰可人(笔名)依次走访了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深圳盐田灯塔图书馆、广州国家版本馆与阳江五车斋藏书博物馆,看一处处书屋、一方方书角,如何融进城市的肌理,温暖人们的心房。

  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喧闹的城市,独自住进瓦尔登湖畔的木屋,写下《瓦尔登湖》流传至今。跨越百余年时间,在地球另一端的广东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一默书房)负责人秦鸿雁开启了自己的“瓦尔登湖实验”。从2017年开始,她在江心岛上开办的一默书房,为数万名读者提供了一片精神乐土。

  “最初的时候,江心岛只是一座荒岛,杂草、芦苇便是岛上的‘主人’。”说起这些年来江心岛的变迁,秦鸿雁只觉沧海桑田。上世纪90年代,这片地方小得还称不上是岛,只是水面上拱出来的一抔沙土。经过此后数次加固和填充,江心岛才避免了被江水冲走,渐渐“长”成现在的模样。

  2017年,江心岛迎来一次机遇。据秦鸿雁介绍,清远为创建文明城市,提升书香氛围,清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看中了这块江心岛,希望在这里打造一个解决残障人士就业的阅读基地。彼时在媒体工作了17年的秦鸿雁也打算“换个活法”,便在岛上创立了一间书房,名为“一默书房”。一默书房由政府免费提供场所和水电,书房则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并解决部分聋哑人就业。

  “本想着既然是‘瓦尔登湖实验’就撑两年,积蓄花光了再另寻他路,结果寒来暑往几年过去,书房却被一点一点‘搞活’了。”秦鸿雁说。如今的江心岛已经接待了数万名市民读者,“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实验,更是一座城的世外桃源了。”冰可人说道。

  走在江心岛书院的走廊上,一面写着“岛师团”的照片墙引起了冰可人的注意。而“岛师团”正是把书房“搞活”的秘诀。一默书房开办之初,秦鸿雁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结交的朋友、专家都纷纷来做“志愿者”支持书房建设。

  2018年4月21日,首个大咖领读会在一默书房举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领读《瓦尔登湖》,开放25个读者名额,不想一下子来了50多人。一年多后,一默书房系统地开启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国学公益班,每月定期邀请哲学系的教授上岛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方面的讲座。至此,一默书房由一生二,由默到远,有了更加凸显地理性、人文性的别称——岛上书院。

  2021年,广东省尝试以书院模式打造全国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地,将“在全省打造10个岭南书院”列入广东省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及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清远市江心岛岛上书院率先尝试,升级成为广东首家岭南书院。

  6年的时间,打动人们的已经不仅仅是书院本身,不同的人们在这里留下的不同的故事,更造就了这座书院与这座岛独特的人文气质。像打卡上班一样来读书的退休阿姨,在朗诵会上第一次当众讲话的老人,在岛上相识并结婚的志愿者们,因为一个岛屿来到一座城市定居的姐姐……“每个上岛的人都是嵌进岛上的一道风景,我们希望不同的人都能在岛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依靠。”秦鸿雁说。

  行至被喻为“图书馆之城”的深圳,扑面而来的阵阵海风,让冰可人好像有种回到十几年前在这里读书时的错觉。曾经,她在这片土地完成学业,更在它的哺育之下写作了一部又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时隔多年再回到熟悉的土地,如今的深圳,已经拥有近1000座公共图书馆。

  在盐田区的山海之间,便矗立着一座形如白色灯塔的网红图书馆——盐田灯塔图书馆。这座图书馆诞生于2020年,它缀在蜿蜒绵长的沙头角海滨栈道上,面朝宽广的梅沙湾,隔海相望就是香港。无边海景、徐徐风吟透过落地玻璃窗,全部收入了这座“智慧书房”。

  走进灯塔图书馆,一楼的阅读区开阔而简约,让人不自觉就想放慢生活节奏。二楼的落地玻璃窗呈现的海景视觉,让读者在沉浸书海之时,抬眼一眺即可近距离感受诗与远方。三楼书柜间设置的长条形玻璃观景窗与高高耸立的落地书架相映成趣,在这里,冰可人有了一种“随手即可翻阅,俯仰皆是风景”的美妙体验,惊艳不已。

  宁静优美的文化空间正为一场场阅读者之间的邂逅埋下伏笔。同在这里阅读的青少年科幻作家吕珈瑶告诉冰可人,灯塔图书馆曾经由垃圾中转站改造而来,外观融合了港口集装箱与灯塔的造型。开放不到一年,图书馆带动了海景公园等相关文旅配套设施的相继完善,一改往日的萧条,周边甚至还规划修建露营地。“它扮靓的不仅仅是城市风景线,亦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吕珈瑶说。

  吕珈瑶表示,自己喜欢灯塔图书馆的原因正是因为灯塔图书馆的三楼被设计成了专属天文的“藏书阁”,有深受欢迎的科幻系列小说,也有天文科普类的“大部头”。“对于喜欢科幻的读者来说,这里是一个很宝藏的地方。”吕珈瑶说。

  由弥散书香形成的阅读文化磁场,给了深圳人快节奏生活的心灵憩息所。2022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了20个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灯塔图书馆获此殊荣。灯塔图书馆日均服务读者超过2000人次,也同时入选了“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沿梯而上,来到灯塔图书馆顶楼,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竟还藏着一个天文望远镜,生动诠释了白天观海,夜晚观星的极致浪漫。“看到星光跨越时空进入到我们眼睛里的时候,总会让人联想到宇宙,联想到未来。”吕珈瑶说。

  凤凰山麓、流溪河畔,名山绿水间,一座宏伟典雅的文化殿堂坐落于此——这里便是新建成的广州国家版本馆“文沁阁”,新时代广东文化新地标。

  在象征着“文明基石”的文沁阁主楼前,一棵200多年树龄的格木古树显得格外出众。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冰可人了解到,早在广州国家版本馆设计之初,为了保证古树的生长空间和阳光照射,团队特地留了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圆形空间,增添了建筑群的灵动与活力。同时在古树东侧设计了一块大型端砚,文沁阁、古树格木、池中墨砚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了“笔墨纸砚”天人合一的意境。

  第一本红楼梦英文译本,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纸《香港中外新报》,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原版唱片……走进文沁阁主楼,一个个特色展陈串联起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让冰可人惊喜连连。讲解员介绍,现已收藏各类版本近300万册(件),特色版本30多万册(件)。同时展馆秉承“以藏为主、以展促藏”的理念,设有四个主题常设展览,让参观者在了解版本历史的同时沉浸式感受独特东方美学。“留住文化传承的金种子,才能加强文化自信,让世人了解到中国的底气。”冰可人感慨道。

  保存文化作品、文化印记,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在广东阳江一间小小的民间藏书馆——五车斋藏书博物馆,冰可人则看到了个体对文化存续所做出的努力。

  行至阳江城南的马路上,坐落在街边的五车斋藏书博物馆并不起眼,然而走进其中,1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中放眼望去,上万册书籍整齐地码放在层层书架上,净是年代感十足的书籍纸张,拿起其中一本线装版的《三国演义》,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泛黄书页让冰可人顿时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

  “虽然读书、藏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若是能以个人爱好贡献社会,何尝不是一件乐事。”馆长覃世尧是土生土长的阳江人,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喜爱购书和阅读,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先一头扎进当地的大小书店,经年累月下来,家中藏书已达3万多册。自2015年开馆以来,五车斋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里已吸引了数万名读书爱好者慕名而来,真正成为了解阳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的一扇窗口。同时,他还将镇馆之宝——记载了日本侵略者侵略阳江“三三事变”的《周报》慷慨捐赠给了广州国家版本馆。

  “您知道吗,全国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起点’的创始人也是咱们阳江人。”冰可人告诉覃世尧。

  “看来阳江的名人故事,已经从纸质的‘铅与火’中来到了电子‘微与端’里。”听到这些,覃世尧感到很惊喜,展馆的生命力在于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发挥其社会功能,而对覃世尧来说,与藏家交流、分享藏品,与不同领域的读书人碰撞想法,这种“文史话今古,谈笑有鸿儒”的书香生活,也正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