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如今上海最时髦的“书房”你还没去过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01 19:25:02   浏览:

  混迹在这座追求效率的城市,职场社畜、学生党们不得不四处寻觅一个“刚刚好”的空间。

  编剧陈晨作了个决定,在徐汇新兴商业区的一家共享办公空间租赁一个单人间,月租金大约3300元。决定是艰难的,花钱是值得的——编剧码字,需要安静的氛围。

  媒体人于文经常去大宁一家咖啡馆写稿,靠窗位置有软沙发,电源插座位置也适中,一杯33元的咖啡,保证顾客待到黄昏,何其美哉。

  奈何,位置总抢不到,于文遂转战周边自习室,办了张VIP卡,日租金50元,月开销700元。

  混迹在这座追求效率的城市,职场社畜、学生党们不得不四处寻觅一个“刚刚好”的空间。不过,咖啡馆、自习室、共享办公室或许不是“最优选”,藏在街道旁、古镇里、商圈内的书房,不啻宝藏“平替”。

  相比“图书馆”,我嘉书房(南翔·名士居)主理人赵辉更喜欢“书房”这个称谓。“书房更邻家,喝茶、点香、看书、练字,十二时辰,伴着窗棂映射的光,在这里,我仿佛与整个世界相通了。”

  在上海,截至去年年底,中心图书馆成员馆已达255家,其中街镇图书馆216家。

  街镇级图书馆、书房已经渗透到了社区、商圈、高楼大厦,密布全上海的书房点位,成为了方圆五公里以内市民、白领日日相伴的“精神世界”。

  许阿姨,55岁,喜爱读书,住处有间书房,藏了一屋子的书,磨损了封面,翻烂了书角,却还是不够。每周四,许阿姨定要出门寻书去。收拾停当,开门间隙,爱犬比熊,赶忙摇尾跟随着。

  比熊知道,今天要去的这处,可太合它的胃口了。鲜花、咖啡、艺术与图书,你将体验到生活空间的另一种可能。

  寻书的地方不远,距家两公里,地图上的位置显示在虹桥基金小镇,名字是家商业店铺——花加玻璃森林,花房是透明的,嵌入自然绿植,粉色玫瑰,甚是好看。驻足门口,扑面的罗曼蒂克式高冷,是整个小镇111幢别墅中最特别的一个。

  花房一楼空间很大,还有一处草坪院落。座位空间,错落舒适,又相对独立。每走五步,下沉式沙发位,临院高脚椅,三五好友喝着咖啡,有小镇金融精英,周边社区居民,还有慕名打卡的年轻人。不同于普通花房之处,椭圆形书架,五层大书架上,随手能取下各式版本的书籍。

  许阿姨照例点了杯春困人抹茶拿铁,转角上了二楼。走廊白墙挂着四五幅蝴蝶手作标本,原本二楼是一处画廊空间, 2022年,在闵行区虹桥镇文体中心推动下,改造成为一间自助式微型城市书房,取名闵行城市书房基金小镇馆。

  书房温度适中,靠窗有绿植,眼睛累了,能踱步到顶楼的露台,闻一闻桂花树的香气,还能在室外的小院里遛遛狗。太阳落山,许阿姨从洞洞板书架上,取下一本《生灵万物》,刷了读者证,带回去给孙辈看。

  作为虹桥镇4个虹书房之一,这里,对于闵行区虹桥镇文体中心主任沈佳琳来说,并不陌生,她娴熟地点了杯“玫瑰与雪山”,指了指浅绿色书架上的《国家地理》杂志,“这些书都是我们刚买的”。

  这间城市书房于2022年12月正式运营,3000本图书结合书房顾客群体分类进行置办,定期更换,顾客只需拿着上图读者证,即可实现借还自由。

  花与书,绿植与阅读,可融合的妙思藏在书房各处。花艺师的手很巧,黑白纸张杂志,废弃可惜,不如裁剪下来,卷成细小花筒,用于插花。草坪院落的橱窗,底部凹槽摆了一排书形装饰,遮阳伞下,年轻女孩拿着手机“凹造型”,在小红书晒出的美照,构成了令人神往的文化生态。

  运营三个月,书房来了很多像许阿姨一样,慕名看书阅读的人。特别是亲子家庭,每逢周末,能待上一天。大家爱花的美,书的香,更爱这里给人的感觉。闵行城市书房基金小镇馆守护人范范说,“书房是很风格化的空间,就像人们设计城市一样,步行的距离,街道的宽度,都跟人的感受有关”。

  方圆五公里之外——6.7公里,闵行城市书房益梅馆,辐射另一个范围的社区。来这间书房的爱书人,仿佛“时空交错”,穿越回90年代老上海。

  自2017年,闵行城市书房运营以来,逐步打造了科技时尚小镇风格的吴泾莲花馆、浦江非遗元素的瑞和馆、建筑可阅读的新虹馆。

  沈佳琳透露,目前,在闵行城市书房的基础上,虹桥镇将在全镇范围内布局4个虹书房、7个阅空间和16个悦书吧,为全民阅读提供全新动力,推动形成热爱阅读的良好氛围。

  目前,这张涵盖了虹桥镇阅读空间的全民阅读地图已正式发布。打开这张全民阅读地图,分布于楼宇、社区服务站的悦书吧,是虹桥人触手可及的图书“漂流点”。

  至于漂流机制,他们鼓励通过捐赠书籍充盈漂流点,白领也可通过心愿书单、积分、点单等形式借阅或获赠自己心仪的书籍,可按需实现共享,定期调整流转。

  古镇的书房,则更加古朴、隐秘,有种遗世独立的美。在嘉定南翔古镇,就有一处古朴门面,夹杂在一街两行的商铺中,难以想象,它的身份,竟是一间书房。

  这天周一,嘉定菊园新区的李菲,来老街转悠,路过此处,她停留驻足,打量着这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建筑。老宅门头有块牌匾,写着“名士居”,门紧闭着,右手边有一个巷子。寻迹走到尽头,“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质门,隔绝了嘈杂的喧闹声,渐行渐远,好似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

  院子里,桂花树下,三五友人在围炉煮茶,谈话的声音很轻。说来也奇怪,院子有种特别的气场,李菲也不自觉地低声细语起来。主理人赵辉边整理书籍边说,周一是闭馆日,正门不开,往常,书房应在名士居的第二进,她看见李菲,指着第二进的闸口说:“这里是书房,请进。”

  书房整体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装修布置也颇具江南文化,赵辉没有选用顶天立地的书架,取而代之的是老木板订制成四层博古架,错落放置,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书房的书籍分类,名士居藏书5100余册,其中4000册是连环画册,多数为复古线装,也就是小时候看的“小人书”。

  李菲手里提着的小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放置一旁,取了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看了起来。赵辉坐在最里边的长木桌边,端起文创杯子,喝了一口说,这座院落,毗邻明代诗人、书画家、“嘉定四先生”李流芳的宅邸檀园,你看,书房中的木雕窗棂就像相机取景器。

  读者可以看到檀园中的池塘和九曲桥。而檀园的游客,也好奇,隔着窗格贴着玻璃看:“这幢建筑到底藏着什么故事?”

  关于“我嘉书房”的诞生,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高银虎告诉《新民周刊》,2016年,嘉定区走访中发现,在不少大型居住社区和居住人口较多的新建社区,原有的百姓书社、农家书屋已不能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嘉书房”应运而生。

  我嘉书房是“政企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2+3+N”社会化合作模式运营的公益项目。赵辉作为企业方,负责运营该书房。

  筹备书房期间,赵辉一心扑在书房的改造,从灯、插画、剪纸到汉砖迎宾的选择,她都亲力亲为,并在书房基础上做了多样化的延伸——开设一家版本书店。

  作为院落的第一进,大夏书店·名士居版本书店是“书店+文创”空间,来了很多名家捧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等。

  赵辉告诉《新民周刊》,这家小而精的版本书店,除了陈设一般意义上的古籍版本书,还会呈现一些 “特殊”版本的书籍,例如特装本、毛边本、作者签名本等,在书店开幕当日,展示柜中就陈列了名士居珍藏的15世纪欧洲摇篮本羊皮书、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签名本等欧洲古籍。

  目前书店已经和华师大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达成合作,将一些绝版书拿来陈设、出售。名士居的二楼主要举办各类活动的文化空间。自2018年年底开始,这里每年举办20场诵读会,结合西洋室内乐、民乐四重奏,服务书房周边一公里的居民。

  据了解,目前,全区“我嘉书房”的数量增至30家,不仅打造成了市民身边的阅读空间,还成为了嘉定各街镇的文化名片。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后,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楼为街道图书馆)在每周五下午都会迎来一批小学生。这天下午3点,来自五角场街道社区学校的老师正在教20多名孩子学习空竹,他们都是来自隔壁五角场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

  图书馆少儿活动室内,教授空竹的老师以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开场,告知这一传统民间游戏的来源,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没多久,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独立地抖起手中的空竹。空竹课程结束后,稍作休息,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健美操老师,开始带孩子们热身了……“我很喜欢今天的课程,老师特别亲切,跟小朋友们在一起也很开心。”一名学生满脸笑容。

  “前几周,孩子们学习的是布艺画、少儿武术、沪剧演唱等课程。”五角场街道图书馆工作人员汪海燕介绍道。在地理优势与合作共建的基础上,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五角场小学进行对接,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化学生的课后服务。

  “我们的课程安排相对灵活,还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同时,活动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的志愿者会过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会引导学生进行健康阅读。

  “此前,每周五12点半放学后,五角场小学好多学生都会自己到街道图书馆来读书、写作业,等家长来接。”汪海燕表示,学生们经常过来阅读,所以街道每年在购书的时候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迎新”,希望成为学生们亲切的“邻家小书房”。

  而江宁路街道图书馆,受年轻博主的欢迎。读者到这里来,看到门口书架上的“新书推荐”四个字,有种逛书店的感觉。江宁路街道图书馆馆长朱宇翔介绍,每天上架的新书,有一半当天就会被借走。搬到昌平路710号二楼后,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空间少了一半,但不妨碍馆长为艺术书籍留出“躺平”的空间。

  清代孙温所绘的《红楼梦》全本、定价1680元的《艺术博物馆》、全上海仅三家图书馆藏的《香奈儿花田》,在这里都能被找到。

  馆员们跑遍各大网红书店,参与选书工作。朱宇翔曾亲自跑到上海书城,请首席荐书官打开上锁的玻璃柜,选了一批精品书回馆。朱宇翔表示,江宁馆的借阅量连续三年攀升,这在纸质书受冲击的当下确实罕见。

  前几年,图书馆借阅量第一的是武侠小说,为了吸引更多元的读者群,朱宇翔有意识地调整了馆藏的图书结构,增加儿童绘本的比重,目前亲子读物已经占到总借阅量的46%。

  在寸土寸金的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内,一家以“1元租金”获得商场黄金租位的“宁的书房”,成了众多白领和社区居民常去的公共文化空间。

  供居民图书置换的“易·书香”项目首批爱心公益漂流图书,是区域企业、社会组织等社区文化共同体成员捐赠的;书房“SIFF CORNER”是与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合作共建的志愿者招募基地;这里还是上海首个商圈自治运行的“易书点”,居民和白领可将闲置书籍带到书房,进行自助易书。

  陈晨退掉了租金,在龙南佳苑“灯塔书房”常驻办公,书香生活的质感,能当成素材写进剧本。而于文大可不必花钱去自习室写稿。“宁的书房”作为开在商圈里的大宁路街道图书馆分馆,书香安静的氛围感让她文思泉涌。

  白领冯晓最常去的是漕河泾街道图书馆。这家社区图书馆在文化场馆云集的徐汇常年霸占文化艺术热门榜Top5。这两天,冯晓结识了新来的读者,除了阅读,馆内,中式盘扣非遗制作技艺的空间,背后可能还要讲上一段有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