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国家书房”的对话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3-14 02:44:25   浏览: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里展陈着的何尊是迄今为止最早记录“中国”一词的出土文物。(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里展陈的留声机已有百年历史,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资料图片)

  习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历史典籍版本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被称为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更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精神源泉。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4个场馆分布祖国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又遥相呼应,共同保藏、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本期的《北呼南应“国家队”》,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广州分馆,聆听它们共同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探索足音。

  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服务等职责,是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国家出版信息服务中心,担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

  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开放检索的数据总量超2400万条,面向政府部门、出版行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服务。

  从导航地图俯瞰,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在绿意盎然的环抱中,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恰如被群山众岭“呵护”在掌心里的一颗“明珠”,静静矗立。就是在这里,收藏着我国弥足珍贵的版本资源。这里馆藏的不同形态、内涵各异的版本,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特质,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金种子”。

  步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主建筑文华堂,高高的穹顶让人深深震撼。这里就是国家书房。整个文华堂中央挑空高达13米,面积1350平方米,穹顶上取自宋代石刻天文图的满天星宿璀璨其中,几十个巨型书柜、数万册古今经典,让人叹服于中华文明如星空般的博大精深。总馆文瀚厅里,陈列着珍贵的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

  据介绍,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典藏10大类版本、2500余万册/件藏品、上万件展品。从陶器工艺到千年贝叶,从雕版刻印到活字印刷,从人工拓印到机器印刷,从古籍卷轴装、龙鳞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到现代书籍的胶装,从版本修复到版本保护,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展览策划实施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就是着眼于中华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而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一总三分”,共同构建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目的就是确保文化安全。3个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总分馆版本相互备份、异地保藏,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永久安全保藏。

  据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将承担好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服务等职责,锚定收藏主业、聚焦保藏安全、加快研究阐发、推进文明交流等方面,全力保护和传承好一颗颗“金种子”。

  首要的是锚定收藏主业。坚持应收尽收、应藏尽藏,汇聚回流散佚在基层、流传在民间、流布在海外的中华文明典籍资料,收全历史典籍资料;建设国家版本数据总库,实现版本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同融入赓续中华文明的“种子库”。

  保藏的安全也被放在重中之重。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发挥“一总三分”的布局优势,科学规划版本资源分藏体系,加强分馆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实现分级分类、相互备份,不断提升抵御各类灾害能力,让历史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为将版本蕴藏的中国文化挖掘出来、呈现出来,中国国家版本馆将进一步加快研究阐发,其中一个抓手就是将版本呈现与时代科技相融合,借助科技、产业和艺术的赋能,积极创新传播推介方式,实现版本文化丰富表达。

  此外,为发挥版本在推进文明交流方面的作用,未来将致力于发挥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文明标识作用,以版本为媒,开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建立文化交流机制和对话平台,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部分内容综合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中国国家版本馆官网)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其中,特色版本馆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港澳台版本入藏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出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等8万多种。

  在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麓的流溪河畔,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宁静庄严地融于青山绿水之中。按照“全国布局保永藏、全球布局征版本、全域布局善利用、全程布局服务新时代”的基本思路,开馆以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入藏版本数量达200余万册/件,已成为新时代广东文化新地标。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负责人介绍,开馆后广州分馆围绕四大核心功能,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所藏版本资料呈现两大鲜明特色。

  其一,是成体系化的重点版本。如四库全书系列,包括“原大、原样、原色”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3万余册及《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相关版本,《永乐大典》影印版也基本收齐。

  其二,是琳琅满目的特色版本。30余万册/件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出版物、票据票证等各类特色版本,8万余册港澳台大部头精品出版物及影印古籍,4000余份侨批侨刊,无不呈现浓郁的岭南地域风情,见证和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韵味。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海丝文化深深融入城市文脉。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内的重点常设展“互鉴千年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中,近300件/套展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典籍、绘画等,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也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展览中,一张张饱含情感、漂洋过海的侨批和一幅幅彰显岭南风光的通草画极具特色。“兹闻唐之米价极为高贵……每月所寄之项甚是少数……未知何日才有良机可赁,方能厚寄些着,孙甚忧也”,这封新加坡华侨林思曾寄给祖母的批信,字字体现思乡之情。走进展厅,这样的书信布满整面墙。每一封被岁月染成淡黄的侨批上,都诉说着“纸短情长”。2013年6月,由广东三大侨乡保存的15万件侨批与福建侨乡收藏的1万多件侨批,组成“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国第九项世界记忆遗产项目。通草画是以通草片为载体、以水彩或水粉为颜料绘制出的外销艺术品,主要流行于19世纪。当时,广州的画师们将城市的港口风光、节庆民俗等各类题材绘制其上。最常见的就是人物和生活场景,城市里的美好瞬间被画面定格。

  此外,馆内还策划了“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千秋写印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等主题展览,以及“裸眼3D华夏册府”“5D粤港澳大湾区巡礼”等数字专题展览,以不同的方式梳理时代脉络,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中华版本“活起来”。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按照征集全渠道、内容全门类、数字全覆盖的思路,持续聚焦版本收藏主业,着力收藏岭南文化版本、改革开放版本等特色版本,构建广州分馆特色版本体系。加强对收藏的研究,扎实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古籍抢救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部分内容综合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