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聚焦主业 提升品牌:恒安集团接班人的长期主义理想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22 18:05:39   浏览:

  2024年1月19日,中信书院联合芒格书院在上海举办“2024中信出版知识服务·趋势交流会”,以“重构未来:观念、财富与创新”为主题,在新年伊始,共探趋势、共谋发展,中信出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出席活动并参与对话。

  数十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媒体代表齐聚一堂,见证线下空间“上海创新发展中心”揭幕,探讨如何回应与满足人民大众对于知识迭代的核心需求,为新一代读者提供全场景覆盖的内容服务,以及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发展要求,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问题,聚拢专家智库资源,提供高质量社群服务和内容产品,构建创新产业新生态。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重磅嘉宾做主题分享,从历史、当下及未来,以探寻价值为方向,分享关于观念、创新、时代叙事和当下商业的观察和思考,为身处变革时代的企业与用户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在产业变革和数字化的大潮中,中信出版集团一直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引领的价值理念,积极探索出版转型升级和数字化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将视角放到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去看,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着战略、人才和资源等诸多痛点问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信书院作为中信出版旗下知识服务品牌应运而生,以知识创造价值,持续赋能企业成长。

  陈炜和芒格书院创始人施宏俊为双方共创的线下空间“上海创新发展中心”揭幕。未来,该中心将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聚拢专家和产业资源,推出企业家读书会、标杆企业参访、商学院大课、大型论坛等系列产品,构建智库交流平台和社群服务,形成产、学、研共进的研究机制,推动产融结合,助力企业成长。

  在圆桌讨论环节,由《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主持,陈炜和施宏俊共同探讨了当下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情况,以及如何服务好上海企业,用知识赋能区域发展。

  谈到上海精神,陈炜表示,上海的经济形态、城市面貌、人文精神是100多年来形成的。从1840年开埠之后,上海踏入了国际化进程中,背后是一整套的都市商业业态的重构。多元融合之后,形成了16字的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16个字既是上海叙事的基本面貌,也符合上海从点到面,胸怀天下的治理逻辑。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陈炜指出,出版不应局限在单向引进和单向输出,而是要建立一个海内外的对话体系和沟通机制,要从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出发做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对上海创新中心未来的发展,陈炜提出了三方面的期许:一是立足整个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二是立足阅读人士的需求,三是为大众的终生学习提供解决方案。

  施宏俊表示,从地理的上海到多元的上海,先行先试这是上海的重要特征。最近热播剧《繁花》让我们看到了90年代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往后看,还是得向前看。未来30年,我们是创造历史的人。其实,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家身上,我们都看到了持续学习成长的优秀品格。令人尊敬的芒格先生的投资智慧和思维模型被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引用和学习。芒格书院创办至今,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思想,建设终身学习社群。上海创新发展中心,为各个领域的人终生学习,跨界学习提供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场域。

  目前,中信出版已经服务了超10000名国内外顶尖学者和专家,从思想源头出发,利用专家库资源,链接了国内外优秀内容生产者和学界业界顶尖领读者。这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几位重磅嘉宾做主题分享,从历史、当下及未来,以探寻价值为方向,分享关于观念、创新、时代叙事和当下商业的观察和思考。

  财富趋势的掌握,跟所在的地域紧密相关,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为引子,乔依德会长从三个维度,向我们讲述了上海这座拥有百年商业文明的城市是如何一次次刷新与蜕变,让我们对上海的定位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知,对城市的潜能、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体悟。

  当下,上海是“五个中心”定位——经济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其中,我最想强调的是金融中心的定位。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了两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上海作为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股票市值仅次于纽约。习也曾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包括6大要素: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这是第一次将国际金融中心和现代金融体系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发挥的作用。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要特别关注几个方面:一是跨境资本的既有流动,二是科技金融,尤其是AI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三是绿色金融,四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被纳入资产负债表当中。未来,我们应当对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充满信心。

  第一点,变化。中国看世界的角度在变化,世界看中国的态度也在变化。过去一段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放缓,工作压力也在增加,人们看待创业机会的想法也在改变。过去40年的发展可能是例外,而不是常态。

  第二点,人性。我们最普遍的现象是过度自信,人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就像巴菲特所说“我之所以成功,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人性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成功投资者的核心因素,可以不懂金融,但是要稍微懂点人性。

  第三点,财富。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投资,关键在于预期收益是什么,怎么让每个人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更有尊严地按照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生活。通过和世界的接触,形成对自我的理解,这些都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溯历史,探源文明,徐坚教授旁征博引,回答了“历史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为当下的我们从传统中汲取智慧。

  历史有用,但绝不是直接之用。历史是一个时间的艺术。既不重复,也不循环,历史是一个时间的艺术。既不重复,也不循环,但是自有韵律,这才是我们要学的历史智慧。今天的任何一个时间点是三个时间的重叠,也就是三个历史的重叠。第一个是长时段,形成文化底层、文化心态的历史,称为心态史;第二个是中时段,改变趋势的历史,称为趋势史;第三个是短时段,称为世界史。三者叠加其实是底层心理和时代大势会左右人的选择。

  所以,我们要大历史和深历史的维度上,重新发现中国。中国历史是由一纵一横10个局势构成的:体制意义上的人怎么形成;经济生活是怎么形成,社会不平等怎么形成的;文化认同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式的管理方式是怎么形成的。放在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史的主题尽管有很大变化,但仍然是一个在趋势中有限摆动的事件,我相信我们今天仍然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没有超出历史的理解和想象。

  人工智能专家,PayPal全球数据科学平台创始负责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者丁磊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可谓狂飙突进,从方方面面重塑我们的工作、生活与认知,丁磊博士从工科生的角度分享了我们如何在AI浪潮中乘风破浪,重塑自己的竞争力。

  AI对中国经济是增量,人工智能能为中国经济创造26%的增量,这其中有四个要素:数据、模型、算力和业务模式,把这四个要素紧密结合,才能构成正反馈效应的闭环。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决策式AI,比如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另一种是生成式AI,代表未来的应用方向,比如内容生产、图像设计、人机交互等。

  企业要想AI落地,用数据创造价值,需要打通业务上下游的链路。无论是传统行业、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可以通过AI大模型,在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客服等环节降本增效,提升ROI。AI是一个增长引擎,实际落地有很多关键节点要打通,我们需要能够具备AI思维的底层逻辑能力,在企业的应用中,把响应的工具和实际业务结合。

  在产品交流环节,中信出版知识服务集团总经理朱虹介绍了中信出版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工作,以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计划。引领产业的智库体系、数智化企业知识服务平台、媒介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知识服务的三个重要战略方向。同时,朱虹还介绍了“企学堂”标杆企业参访、企业家读书会、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项目计划。来自银行、证券、基金、汽车、消费等各行业的中信出版企业客户代表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