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蒋碧微:真正聪明的女人结婚谈爱离婚谈钱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18 20:40:34   浏览:

  十八岁时离经叛道,舍弃了自己的未婚夫,自绝于家人,跟一个画家私奔去了国外。

  所幸,蒋碧微没有被婚姻的苦厄困住心灵,她一直积极地寻找出路,照顾孩子,工作养家,挣扎着从泥潭里走了出来。

  因其家学渊博,父亲致力于教育著述,蒋棠珍自幼就饱读诗书,敏慧过人,如府邸的海棠花一样,生长得明媚热烈,亭亭玉立。

  十八岁的某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蒋棠珍躲在屏风后,朝父亲的座上宾偷偷看了一眼。

  彼时,徐悲鸿与蒋家夫妇交好,时常来蒋家做客。他才华横溢,嘴巴又甜,经常把蒋父蒋母夸得喜笑颜开。

  蒋棠珍却从没在私下里和徐悲鸿说过话,只是在席间听说过他的过往,并被他身上的才华和上进的毅力所吸引着。

  可以说,那时的蒋棠珍并没有和徐悲鸿有过精神上的共振,也不曾想过与他携手一生。

  原来在13岁那年,蒋棠珍与当地的一位查家少爷在家人的安排下订了婚,可是直到现在,她都没见过未婚夫的面。

  这天,蒋棠珍正在梳头,母亲突然说查家要在明年迎娶她进门。听到这个消息,蒋棠珍又惊又悲,索性放声大哭。

  她原以为自己拗不过命运,要嫁给不喜欢的人度过一生。没成想,徐悲鸿迅速托好友传话来,问她愿不愿意随自己去国外。

  逃婚,私奔……这些事别人想都不敢想,可蒋棠珍几经犹豫后却答应了,并且马上写信来告别父母。

  名门贵女的身份、安稳顺遂的婚姻、父母的恩情……蒋棠珍通通抛却脑后,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随徐悲鸿远赴异国他乡。

  那时的她才十八岁,在父母的保护下不曾窥得生活的面目,还庆幸自己摆脱了命运的束缚。

  而大洋彼岸的那头,徐悲鸿正为蒋棠珍取名碧微——碧水蓝天,微风吹拂,正是他们初见的场景。

  他还刻下一对水晶戒指,一只刻着“悲鸿”,另一只嵌着“碧微”,象征着他们浪漫不渝的爱情。

  留法六年,因为官费的时断时续,蒋碧微和徐悲鸿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最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断了食粮,饥寒交迫。

  为了补贴生活,蒋碧微去给百货公司做绣工,徐悲鸿则替书店出版的小说画插图。

  物质上的困难倒还可以通过劳动改善,可两个人的心之间,始终隔着厚厚的屏障,不曾有过灵魂的共鸣。任凭蒋碧微怎么努力,也走不进他的心扉。

  她的这种感觉,徐悲鸿从不了解,也并未在意,只沉醉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在画室和博物馆流连徘徊,拼命汲取绘画知识,废寝忘食地潜心攻习。

  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徐悲鸿依旧购买名贵的字画和艺术品,独留蒋碧微发愁日后的生活;

  最失望愤怒的一次,是蒋碧微和徐悲鸿回籍探亲时遇到了强盗,徐悲鸿不顾家眷亲属,独自跑到谷子堆里躲藏起来,让蒋碧微对他的担忧成了笑话。

  回首过往,对丈夫的认知不清晰,仅凭对他才华的仰慕,蒋碧微便糊里糊涂地选择了私奔。

  九年后,徐悲鸿留学结束,携妻回国,担任了中央大学的艺术系教授,事业上的建树让他在画坛声名鹊起。

  生活稳定,事业顺利,蒋碧微还诞下两个可爱的孩子,穷厄困顿成为过去式,崭新的生活正朝着他们招手。

  1930年,无疑是蒋碧微一生中最黑暗的岁月。这一年,姑母和胞弟双双病逝,蒋碧微回家帮母亲料理丧事。

  一开始,徐悲鸿爱慕孙韵君的美貌才华,同情她的身世,可蜻蜓点水般的一吻毕,感情犹如破闸的洪水再难以克制。

  蒋碧微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悲愤,可为了维持家庭圆满和徐悲鸿的名誉,她选择了容忍原谅。

  她以为时间长了,丈夫能回归家庭,殊不知一味的忍让换来的是对方的变本加厉。

  那段时间,徐悲鸿徘徊在两个女人之间,他总是“一再地不告而别,一再地飘然归来”,行事全凭自己的心情,不顾妻子的意愿。

  当时战事吃紧,蒋碧微带着一家老小离京入川,临行前与徐悲鸿谈判,要求徐悲鸿每月支付一百五十元的生活费,徐悲鸿答应了。

  第一个月,徐悲鸿信守诺言,寄来一百五十块。可第二个月,寄来的钱就减少到了一百块。

  想起亦舒在《承欢记》里说:“生活上依赖别人,又希望得到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蒋碧微深谙这个道理,于是托朋友找了份在复旦大学教法文的工作,后来又去国立编译馆做翻译。

  人在陷入绝境时,总期望有一个人能从天而降拉自己一把,到最后才发现:靠山山会跑,靠树树会倒。

  战事结束后,蒋碧微与徐悲鸿离婚,她要求徐悲鸿支付一百万元的赡养费和一百幅画。

  在最美好的年纪,她背弃家人与他私奔,陪他在国外吃了数十年的苦,说到底是徐悲鸿拒绝不了诱惑,才导致了婚姻悲剧。

  当你一个人穿越人生的风雨,尝遍过心酸眼泪后,才会明白:有些男人的爱实在太廉价了,还不如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在一段关系里,你可以倾其所有去爱,也要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懂得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