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城市最美风景:生活绽放诗意暖意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30 12:48:13   浏览:

  “曾经在巴黎的塞纳河畔旧书市集徜徉很久,羡慕有这样的文化氛围,在苏州河畔也看到旧书市集,很是兴奋……”

  年末盘点,上图公司总经理石洪颖时不时会翻开案头的几册笔记本。那是今年秋天以来,三季“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的读者留言。一页页书写认真的字句背后,是市民读者对旧书市集的认可与期许。

  正如一位市民写下的,“一个城市的底蕴是需要攒的”,把文化文脉作为精神支柱,把发展为民作为根本目的,人民城市的文化魅力可感可及。

  从旧书市集到市民夜校,从“艺术电梯”到“社区医院美术馆”,从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到家门口的“我嘉书房”,还有113家知名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组成的“社会大美育课堂”……历史建筑得到呵护,城市文脉延绵不断,美好生活绽放诗意暖意,国际化大都市正展现着迷人的文化软实力。

  上海最时髦的夜生活是什么?答案既让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学习。从春季到秋季,拼手速在市民艺术夜校“抢课”是不变的风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参加戏曲、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的照片和心得,“羡慕上海ip(指发帖者的网络地址)”成为网络高频词,这股“夜校风”也渐渐从上海刮向全国。

  夜校,不是一间学校,而是“总校+分校+教学点”的完整体系。除了文化馆分馆、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传统点位,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专业院团、民办专业机构、商圈楼宇、企业园区等成为今年市民艺术夜校新的教学点。为满足市民需求,夜校还引入上海评弹团、上海淮剧团等专业院团,世博会博物馆、沪东工人文化宫等文博场馆提供专业课程。今年春季班,上海淮剧团开出“戏曲剑舞”,网上报名8秒抢完,秋季班的戏曲水袖课开到了市民艺术夜校总校。12月,各区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陆续结课,上海昆剧团迎来“昆曲Follow Me”的新老学员,冒着速降的气温走进课堂,绍兴路的冬夜不寂寞,传统文化在这座城市不缺身体力行的知音。

  作为“社会大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以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模式,为18—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自2016年开办至今共推出1206期课程,线门云课堂),服务受众3.3万人(含线万人)。

  今年,市民艺术夜校总校还与市残联合作开出手语课,总校负责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加入“抢课”行列,希望学会日常手语,更好为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课程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明年还想继续上进阶班。”吴鹏宏带来好消息,明年手语课计划继续拓展到其他区的教学点,同时希望邀请更多专业手语老师线上授课,在他看来,市民学习手语的热情背后,更是为人民城市的“温度”添砖加瓦的一份份心意。

  11月下旬,第三季“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在苏州河畔举办,市民约上老同事老华,在主办方准备的“浙江路桥旧时掠影”打卡点前留影。风吹着头顶悬挂的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映衬着两位老友脸上灿烂的笑容。老华告诉记者:“现在的苏州河不一样了,走走逛逛,翻翻旧书,真适意。”

  依托上海图书公司古旧书刊资源优势,旧书市集挖掘以苏州河为中心辐射开的沪上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粹,有旧书可淘,有讲座可听,有展览可赏,成为苏州河畔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三季旧书市集活动销售旧书30257册、8232笔,销售实洋达41.14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去年搬到大学路后街伟德路的复旦旧书店,今年接连迎来新邻居——侦探主题书店谜芸馆和悦悦书店,三家书店“抱团”让这条小马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书店街生态。复旦旧书店店长张强欣喜,拄着拐杖来的老读者还是常客,年轻人来得也更多了。

  在著名的城市地标持续注入书香元素,上海涌现了一批位处城市C位的新型阅读文化空间,思南读书会、上海之巅读书会、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行知读书会、建投读书会……各具特色的读书会不断积累着举办的期数、年份。

  去年,上海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相继建成开馆;今年,徐汇区图书馆新馆(徐家汇书院)、松江区图书馆新馆、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原江川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天目路馆(原闸北区图书馆)等又陆续开放。以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中心馆,以18个区级馆和218个街镇图书馆为总分馆架构,上海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以“一卡通”为基本的世界级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华传媒以“5+5+N”书店布局蓝图,打造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五大“江南书局”和一批特色书店、社区书店。今年,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回归,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在远香湖畔落地,同在四川北路的1925书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形成了一条书店打卡的“红色”路线迎来一场场残疾人友好的活动……

  “世界的存在有时就是为了成为一本书”,上海书城福州路店重新打开大门,作家孙甘露想到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这句话。在他眼中,焕新归来的上海书城是一个象征。一座书香之城,四季轮换,阅读永不停息。

  “太灵了!”11月的一天,陆家嘴街道市新小区3号楼居民胡阿姨像往常一样乘坐小区里的加装电梯。打开电梯门,电梯墙面上的两幅吴昌硕画作映入眼帘。

  这并非小区物业一次心血来潮的布置,而是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美术学院联合呈现的“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系列项目之一“艺术电梯”。

  市新小区建于1986年,目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3。今年6月初,市新小区15号楼的加装电梯率先换新颜——海派大师虚谷的《春波鱼戏图》《白猫图》复制图分别置于电梯的墙面上,原作来自上海中国画院藏品。电梯大门每一次开闭,画作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样翩跹起舞。“艺术电梯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文化生活就在老百姓身边。”居民李先生说。

  在上海,越来越多艺术展览走入市民日常生活。在陆家嘴另一个老旧小区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让居民停车取车时就有可能不期而遇一场展览。宝山区的“一墙美术馆”今年推出“浮生夏梦”“染风化笺”等艺术展览,还将陈伯吹原创插画历届获奖精品特展送到全区中小学校。徐汇康健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的“生命空间:社区医院艺术营造展”则让艺术介入临终关怀,带来更深沉的抚慰力量。

  专业艺术展览越来越“接地气”的同时,普通人也可以实现策展人梦想。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五组六位非美术专业的“素人”借助馆藏资源,呈现五个不同主题又紧密联结的展览。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的“素人策展”第一期邀请中学美术老师从中国传统色切入解读古籍之美。

  “我们要做人民的美术馆,人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什么样的美术展览?”谈及“素人策展”的初衷,时任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表示,这是“人民至上”办馆理念的实践途径,“不仅把美术馆功能延伸到市民身边,同时将策展权交给普通市民,让我们的美术馆真正成为人民的美术馆。”

  一座人民城市,看得到文化活动、文化消费的热度,摸得到文化惠民、文化服务的温度。